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发布时间:2024-08-18 点此:1415次
“修建成渝铁路有多难?我们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镐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一边打土匪,一边修路。”“修路木材短缺,很多老人都捐出了自己的陪葬品。”……谈及成渝铁路建设,读着这个故事,已89岁高龄的孙逸孙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一切依然历历在目。
4月8日,在重庆四号线二期土建三工程施工现场,中铁八局集团一公司、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上游新闻联合举办“讲红色故事、传承革命传统”主题活动,邀请“铁道兵战地记者”、老成渝铁路建设者孙逸孙讲述成渝铁路修建故事。
▲89岁的孙宜荪老人讲述成渝铁路建设
偶然走到工地才知道有铁路在建
1950年6月15日,是改变孙中山命运的日子。
“孙逸孙,出来!”
那天上午,17岁的孙逸孙像往常一样和二野的战友们一起训练,部队领导却突然让他出去。
“我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孙逸孙回忆道。
战友们知道他可能回不了学校了,立即请摄影师拍了合影,当他匆匆赶到几十里外的西南军区大阅兵场时,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领导人已经站在主席台上,警卫赶紧领着他站在队伍第一排。
“我抬头看见了‘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孙逸孙这时才知道,自己被编入西南军区军工筑路队第一纵队第二团,被派往施工前线。
开工仪式上,邓小平的讲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说,‘你们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镐头回去,一边打土匪,一边修铁路。’还用重庆话开玩笑地说:‘别再说了!’”孙宜荪说,邓小平当时说的这句话,作为一个外国人,对重庆话有些听不懂,就特意问别人“别再说了”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别再说了,赶紧行动吧”。孙先生对这句话记得清清楚楚,至今难忘。
▲离开二野前合影(后排左三为孙逸仙)
修铁路和打土匪不容易
6月15日是成渝铁路开工的日子,军区当天宰了一头猪,每人有两两白酒。在粮食短缺的年代,白酒是很难得的。“很多同志把白酒倒进水壶里,等铁路通车,庆祝胜利的时候就可以喝了。”孙义孙说。
领导看孙逸孙年轻,特意让他跟随通信连去敷设线路,担任参谋。
“当时土匪猖獗,为了防止他们偷电线,我们就背靠悬崖,进入竹林偷偷敷设电线。”孙一孙说。1950年6月19日是端午节,孙一孙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九龙坡泥鼻坨坨的一个院落里,为了感谢主人免费让他们住下,连队特意煮了肉,邀请主人一起过节。
“交接班后,战士们就进院子,把枪挂在墙上。我警惕性很高,提着枪出去看看附近有没有动静。”孙义孙说,他一出门,就看到远处山坡上跑下来一个人。人们立刻上去迎接。
“解放军同志们,山那边来了一伙土匪,估计有一百多人。”孙一孙闻讯,立即报告连长,全连迅速集合,离开了医院。
等土匪下山,他们做好了充分准备,狠狠地打了他们一顿。“这次迎面碰面,我们就打死了十多个土匪,把他们吓坏了。从此,成渝铁路修建期间就再也没有土匪骚扰过。”孙义孙说。
▲大家齐心协力修建成渝铁路
生活艰辛:每餐都吃南瓜和红高粱
孙义顺随身带着修铁路的老照片,指着其中一张说,当时,全国一片废墟,没有大型机械,修路全靠钢钻、“两把锤”和土制炸药,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屋里,住着竹棚,每顿饭都吃南瓜。
孙如孙曾在江津遇见一位老红军,他拉着孙如孙的手去看家里储存的粮食,孙如孙看到,扁扁的南瓜堆满了房间,已到房梁上了,“在井冈山吃南瓜,是做菜的好办法,在延安吃南瓜,修铁路时吃南瓜,打嗝儿都是南瓜的味道……”
说这话的人是邓小平以前的警卫,他在修建铁路时主管粮食管理,由于他不会写信,就让人带口信给邓小平,反映这里的情况。
“邓政委接到消息后立即作出指示,说部队修路创造了财富,要给他们发放生活补助。”后来,国家给每人补助3斤大米,也就是18分钱。一天就是15分钱,可以买一份回锅肉、一碗豆腐汤、一碗米饭。18分钱的补助,可以保证部队一天吃两顿肉。
1951年春,部队从内江来到隆昌修建火车站,领导安排孙义孙在连队留宿。中午吃饭时,筑路队队长给他端来两块红高粱饼和一碗米粥,还加了酒。隆昌的高粱不是北方的高粱,只能酿酒,不能吃。“他们的粮食全部运往朝鲜,全县人民都承担了困难,这真的让我很感动。”孙义孙说。
部队领导得知消息后,决定从外地用马车运米到隆昌,保证民工和部队每日有足够的米吃。
除了食物之外,环境也给部队带来困扰。
“四川的气候适合‘黑蚊子’的繁殖,黑蚊子是当地的一种小蚊子,它们叮咬我们,让我们浑身起鸡皮疙瘩,痒得我们连上厕所都不敢上……”孙义孙说,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卫生员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青蒿来解决这个问题,它特殊的气味可以驱赶蚊子。
▲成渝铁路通车典礼举行
老人感动不已,将自己所有的棺材都捐给了军队
由于修建铁路所需原材料极其匮乏,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自己轧制铁轨,用传统方法自己制作炸药,所需的一百多万根枕木都是沿线群众捐献的。
“沿线群众得知要修铁路后,纷纷捐献樟木、楠木等名贵木材。”孙义孙回忆,有的农民把木材扛到工地就走了,不留姓名,也不等钱。老人甚至把自己的棺材锯成枕木,用红布包好,送到工地。“这几块好木材可能是他们一辈子攒下来的仅有的几块了。听说要修铁路,他们还自觉捐献棺材,没人要钱,这就是爱国精神。”谈起这些往事,孙义孙依然十分感动。
孙宜孙说,成渝铁路修建是群众关心的大事,修建沱江大桥时,很多人聚集观看,“有的从内江赶来,有的从隆昌赶来,有的从自贡赶来,有的老人已经走不动了,或者由子孙背着来看正在修的桥。”
当时,沱江两岸围满了观桥的群众,军队还专门派了士兵来维持治安,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很多人是代表过世的祖宗来看路的,回家后还要去祖宗的坟前烧香,这说明人们对成渝铁路寄予厚望。”孙宜荪说。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典礼举行。孙逸仙当时被授予了特殊的“摄影许可证”,虽然是一张普通的绿条,但却弥足珍贵。我举着相机,在讲台上,捕捉下了这些历史场景。
“现场有三十多万人,从成都北站到人民北路,人山人海。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还表演了舞蹈,当火车鸣笛响起时kaiyun官方下载App下载,大家大声鼓掌、欢呼。”孙义孙说,“能参与成渝铁路建设,是我一生的荣幸。”
▲沱江大桥古今对比
相关链接 >>
成渝铁路背景信息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工修建。
那一年云开·全站体育APP登录,西南军政委员会动员十万军民参与修建成渝铁路,在缺乏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其艰苦、公路物资运输能力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这支队伍仅用两年时间就修筑了全长500多公里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元,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