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发布时间:2024-07-05 点此:2016次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题:不忘苦难记忆 铸就复兴意志——写在第七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记者 蒋芳 邱冰清
又是12月13日,第七次全国公祭仪式上,尖锐的警报声又将响彻城市上空,既是哀悼,也是警示。
自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来,对30万罹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对那段灾难性历史的深刻反思,成为中国人民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12月12日,一名小学生在汉中门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鞠躬致敬。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铭记民族苦难
冬季的“哭墙”前,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11月2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廷宝、鲁洪才、艾一英、余昌祥和部分遇难者家属,齐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受难者名单墙前,再次向逝去的亲人献上鲜花,留下无尽的哀悼。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来,不来我会难受!”全家九口人中,有七人遇难,夏淑琴老人那令人唏嘘的身影,成为每年家庭祭拜日的“象征”。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73人。
参加追悼会的人群中,白发苍苍的老人越来越少,传承记忆的团队里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公众纪念日当天,博物馆闭馆前,准备出国留学的南京大学附中学生来到纪念馆上“行前课”,参观历史展览,向遇难者献花,重温民族苦难史,培养爱国情怀。
“以前这在学校是选修活动,现在成了出国留学前的‘必修课’。”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何成耀说,南京市教育局与纪念馆联合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开设“行前课”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平主义教育,打好做中国人的“基础”。
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积聚动荡时代前行的力量。
目前正在美国杜克大学就读的李义章,2017年接受了“行前一课”教育。他表示:“作为年轻一代,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稳定发展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前提,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创造、自觉去维护。”
12月12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墓(正觉寺),参加悼念活动的小学生向遇难者纪念碑献花。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传承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约翰·拉贝等20余名外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商讨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南京最黑暗的时刻营救了25万余名中国难民。
今年12月13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家族与中国友谊”展览将拉开帷幕。拉贝后人托马斯·拉贝为此发来视频致辞:“拉贝家族四代以来都与中国人民保持着友谊。今年,我和家人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那句老话:患难见真情。”
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中旬,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海德堡市的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医生托马斯·拉贝请求中方向他和他的医院提供数种急需的抗疫药品。
一场跨越80余年的互助行动迅速展开,中国多方筹措资金,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运输困难,终于在4月21日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运抵托马斯·拉贝手中。
“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给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12月5日上午,在南京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孟凡宇和南京工程大学的同学们一起朗诵诗歌《拉贝的叙述》。
在驻足聆听的人群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孙利群感慨万千。今年大年初一,她和同事们奔赴武汉,一连50多天。“无论是83年前国际友人的无私善举,还是今年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最美逆行,都是同样的人道主义救援精神。”
“《拉贝日记》的故事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记录了战争与屠杀的残酷,让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它也证明人类应该相信人性,相信和平。”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馆长杨善友说。
12月12日云开全站app网页版官方入口,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墓(正觉寺),参加悼念活动的小学生向遇难者纪念碑献花。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可持续地追求和平
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不少南京市民发现,一些地铁站新增了“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写下对和平的祝福:“别让橄榄枝从和平鸽嘴里溜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字字句句都写进人们心里。
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贵。
近年来,南京怀着捍卫历史真相、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如南京大屠杀历史展多次在海外展出、幸存者及其家属举行目击证词大会、和平交流活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为80多个国家的3800余名学生提供和平学教学服务等……
每当光明前进,黑暗便会退却。这座曾经饱受灾祸的城市,如今闪耀着和平的光芒。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加入到传播和平的行列。2019年5月,韩国女孩姜哈娜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展示馆的国际志愿讲解员。一年多时间里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入口,她接待了多支来自韩国的讲解队伍。“只要观众能记住哪怕一个名字、一个单词、一个数字,我的讲解就有意义。”
“83年过去了,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现实威胁始终存在。教训还在后头,后人应以此为鉴kaiyun体育全站app下载安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新闻链接
新华时评:保留伤痛,坚定复兴决心
“钟声”与“留言”里的爱国情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资料报道
全国21家“抗战博物馆”成立“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
2020南京大屠杀百名幸存者合影
互动视频 | 铭记历史,祈求和平
画廊
+1